中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实践

author 阅读:4 2025-01-16 17:26:20 评论:0

中国已进入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时代,迫切需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数据价值效用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并对数据流通应用、计算底座、网络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面向社会提供数据汇聚、关联、传输、加工、流通、应用、运营、安全服务的全新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举措,保障各行业主体公平使用数据生产要素、参与公共服务和市场竞争的基础。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数据产品产量达到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22.44%。但只有2.9%的数据被存储,企业一年以上未使用的占比接近四成,数据流通应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构建互联互通、协同共享、高效协作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指导意见》提出,2024-2026年,重点面向重点行业和高频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验测试,支持部分地区、行业、领域先行先试,探索解决方案;2027-2028年,建成覆盖数据治理、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计算相关架构充分融合,基本形成覆盖国家、区域、行业、部门、业务的规范化数据开放应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城市基本覆盖。 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国家数据局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谈剑表示,需要持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长期稳定财政投入等中央政府财政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推动数据流通应用以及网络、计算、安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根据国际经验测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超过4000亿元直接投资,带动未来十年投资规模达2万亿元。 “我们将以运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激发数据活力。完善市场规范,明确建设、运营、投资等各类主体责任,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促进各地、政企多方协同,建设好、运营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谈剑说。 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数据只有流通才能真正释放价值。近年来,各行业、各地区积极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通过数据中心、可信数据空间、数据网络、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治理、区域枢纽等技术路线和应用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气象局利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面向全球32个国家、全国100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数据产品,支撑完善800多个国家重点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科技研发;农业农村部利用遥感监测计算平台实现了农作物长势预测、农产品质量溯源等大规模、高效率实时空天地数据的安全、高效流通,覆盖600万个农场,完成农产品质量追溯。 在浙江,杭州与当地大数据中心合作,构建分布式基础设施,打造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平台,提供遥感计算、数据建模等上层服务,推动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例如,杭州银行利用该平台开发了企业征信、贷前预警、贷后监管等全流程数据产品,实现了贷款产品数据查询、企业数据画像、反欺诈风险识别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 “有些地方建设了目录库、市场流通链、主体市场流通链、电子存储链等基础服务链,促进了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还有些地方建设了区域产业数据平台,整合多源数据,赋能预测预警和精准服务,助力区域产业集聚发展减少3000多起。”国家数据局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长徐建,产业数据基础设施肩负着促进产业上下游互联互通、深入挖掘产业提升效率等任务,区域数据基础设施则侧重于本地公共数据汇聚、开放应用和安全治理等方面。 国家数据局将通过行业和区域数据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公共数据基础服务体系,实现“一点接入,全网可用”,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通和共享;通过行业和区域数据基础设施的协同合作,促进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应用,推动各行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加速创新产品、新服务的诞生,创造新的价值;通过行业和区域数据基础设施的协同应用,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推广数据公共服务,让更多用户能够便捷获得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管理等资源和服务。 打造可信数据空间 作为数据资源共享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备受关注。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旨在加快数据要素规范化流通应用。《意见》再次提出,支持建设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鼓励建设个人可信数据空间、法治可信数据空间。 “我国已有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级企业积极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徐长征介绍,探索构建安全、可信、融合的数据流通和开放环境,可以打通企业内部乃至法人主体间数据共享的渠道,也可以引导外部专业团队在数据安全不出界的前提下,利用好数据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卢宇看来,可信数据空间需要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容纳广泛的主体,同时需要拥有比较强的安全监管能力,这对面向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们研发的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兼顾了安全保障和流通效率,基于对隐私计算的可信高效率数据传输,应用于大规模训练模型等场景。”卢宇介绍,该方案一方面能够提供通用计算、存储、数据接入等一体化可信计算基础设施,全面保障数据接入、传输、清洗、开放等流程;另一方面,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已经接入的公共、行业和企业数据以及自主研发的先进数据产品,解决数据供给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增强协作互动,提升服务竞争力。目前,该方案已在工业、医疗、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落地应用。 目前,许多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行业协同和数据需求、数据资源碎片化等痛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 “我们发现,医疗、能源、交通、制造、汽车、服装等行业,都能有效结合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这体现了市场强烈需求。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与相关部门一起,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数据空间。”徐长征介绍,在新材料方面,将通过建设新型材料大数据中心,为科研机构、企业参与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创造条件;在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整合重点外资产品跨境数据共享和数据管理,推动产品数字化转型、能力协同、精准营销等应用创新;在数字孪生方面,通过整合全生命周期数据,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 duanqi99.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duanqi99.com/post/834.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